- Jun 06 Thu 2019 20:19
【校園講座】健身食譜網紅May-Deploy or die 衷於初心
- Jun 06 Thu 2019 11:49
【研究生碎念】研究方法筆記
- May 23 Thu 2019 09:24
【傳播筆記】行動與經驗的位置
p1 居家、社群、全球
第三部份-行動與經驗的位置,主要聚焦於媒體地理學,關注媒體作為中介者時會產生的問題。
- May 14 Tue 2019 20:51
【社會創新】林欽榮-城市再生與創新
- Apr 17 Wed 2019 22:37
【傳播沙龍】肖小穗教授講座-修辭傳播學研究與主流傳播學研究
- Apr 15 Mon 2019 14:26
【書摘分享】《服務隨創:少力設計的邏輯思維》
蕭瑞麟 (2019/01/28) 。《服務隨創:少力設計的邏輯思維》(Service Bricolage: The Logic of Less-Design for Adversary Innovation)。五南出版。
- Apr 11 Thu 2019 19:28
【課堂構想】vsco的巨觀知覺
- Apr 09 Tue 2019 18:21
【研究生碎念】沒有假期的生活
上了研究所以後,就很認命的知道我們沒有所謂的「假期」。上班的朋友們總是會用一種你們學生真好的口氣,是啦,能夠繼續念書真的很幸福,但是有些壓力是無法明說,更沒辦法說明的。
直到畢業之前,每一天都是「工作日」。這次清明連假撞上期中提報,總共有三份,一份個人、兩份小組。文化課的個人提報一直揪結要做什麼題目,在舊題目上卡了好久,覺得知道會過,但是沒有做好的把握,甚至有點倒果為因,為了做而做。不過幸好最近發現的新題目有持續找文獻跟初探,在提報前一天晚上八點開完閱聽人小組會議後,終於鐵了心換了成新題目,我覺得我根本瘋了,不過倒是寫得算順,總算是趕上提報繳交的時間。
- Apr 02 Tue 2019 09:20
【研究生筆記】數位勞動者與注意力經濟
<The socio-technical architecture of digital labor: Converting play into YouTube money>兩篇論文,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與日常,不過,也很可能因為沉浸其中,而忽略其中的觀察面向,同樣是數位勞動,上學期讀的Free lunch和賽伯人是一種政治經濟學或是剩餘價值的討論面向,相對就比這週的讀物分析更加批判,也更認為把數位閱聽人的數位足跡拿來作為資本累積,就是剝削的象徵。然而,這週的讀物,比較沒有這種意味,所關注的是偏向平台整體技術結構與運營架構,感覺是能夠讓我們作為期末延伸的一個參考。
- Mar 24 Sun 2019 00:52
【流水日記】當我們變成我跟你
見了許久不見的老朋友,總算能對人說自己過得很不好,但自己明白,不能說出口的原因,仍然只能放在心底。
其實躲在這裡寫這些東西,只是某一種自我安慰,因為知道不會有人來看,而我也沒有特別想要讓誰知道我很難過,還是說,其實知道就算誰知道了我很難過,又怎樣呢?就一直抱著這樣的低落安靜的以淚水喂養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