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參與目的
- ImagineAsia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同學接觸的愉快經驗,非常期待這次與法政大學學生一起上課、合作,能夠再度結交好友。且期中關於參訪非政府組織NGO及企業社會責任組織CSR的部份,更是我特別感興趣的。大學期間參與康林國際集團舉辦之「真誠關懷無國界」影片徵選競賽時,接觸到了「One Forty (四十分之一)」這個NGO組織,看見他們對於移工、新住民、新二代的努力和精神的文章,讓人非常佩服,也開啟了我對NGO組織的好奇與嚮往。
- -月亮,更是走遍了東南亞各國,她本身是一位國中特教老師。因為負責特教班級,有些情況特殊的學生整天都會有移工陪同,因此,特教老師們都需要和這些移工朋友互動。也因為這樣,外向樂情的她不同於一般特教老師的保持拒離,反而樂於與這些移工朋友交心、主動認識他們的文化,也經常在社群上分享與移工朋友們的故事。因此在拍攝「真誠關懷無國界」影片徵選競賽時,我便是透過月亮,認識了菲律賓移工Anna及泰國移工阿貝,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,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善良,想到社會上對移工的誤解,覺得我們應該要有更多的同理心,學著尊重、友善、包容。
- 研究摘要與個人心得
- 民族系郁玲、傳播所美棻以及兩名法政大學社會哲學系的同學Gun與Sam。其中,雅琥和郁玲因為修習過泰語課的緣故,基本對話及發表主題討論是能夠使用泰語的,因此在交流的過程中,有很大的助力。
- Amphawa歷史,第二部份人口變遷,第三部份生活型態轉變,第四部份水上社區概念。並在與泰國同學見面時,以開放的討論方式達成共識並進行發表準備的分工。
- -水上社區,是做為前三部份的總結。尤於此次發表不限形式,因此除了簡報發表外,我們當初討論時便預計有訪問的環節,也順利透過Gun與船夫約訪,成功採訪他們對於河邊生活的一些見解。
- Amphawa水上的時間約默為兩個小時,我們停船的三個點停留的時間都不超過十五分鐘。因此,我們在第二個點時就說好先訪問再去逛,因此才能到了主要的寶貴採訪內容。而為了使影片內容不只有船夫的訪問,我在前一天到達Amphawa時,就開始不斷蒐集相關畫面,讓影片不會太過無趣,並更能呈現「水上人家」生活的樣子。
- 泰文,因此,所有的素材需要先請雅琥與郁玲幫我聽過,請他們將不同段的內容時間標註好,讓我做好初剪,再與他們討論如何安排內容順序以及內容取捨,來回進行好幾回,才完成初步的訪談整理。接著就是搭配畫面的設計,為了讓受訪者的對談內容與預備的拍攝畫面有關聯,我也與他們進行了一番的討論與確認,最後所挑選的畫面,都是有意義而非只是隨意挑選。不過,最可惜的是來不及將訪談內容翻譯完成並上字幕,甚至還來不及輸出,發表時還是直接在剪接軟體中播放的。
- 整體活動心得與自我反思(含在台課程與泰國移地課程心得)
此次移地課程行程很滿也非常深入,因此我認為這次的所見所聞要消化,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精神的,除了課程與既定行程之外,我想要分享一些比較特別的經驗。
法政大學保健室